close

1100126山上的博物館-「崑崙坳古道」

登山這項興趣在完成了階段性的目標之後,思考著下一步的方向,閱讀了鹿野忠雄的著作「山、雲與蕃人」一書後,嚮往著走他曾經走過的行程,看一樣的風景,然而很多行程在現在看來,已經是變得非常遙不可及,過程中不斷地接觸到原住民的歷史,因此結合古道探索人文,即成為我下一階段的目標。

在109年底參加了高雄社大的古道課,跟著吳幸如老師探訪在高雄、屏東較為平易近人的古道,如美濃古道、六龜警備道、浸水營古道,而崑崙坳古道雖說排在最剛開始的行程,卻因一些狀況而推遲。走古道前一定要先了解古道歷史,老師開了幾本書讓我們閱讀,其中我看了森丑之助的「生蕃行腳」及鳥居龍藏的「探險台灣」,而森丑之助的「生蕃行腳」裡頭有一小段崑崙坳古道的描述。在古道課程上老師得知我對古道有興趣,於是便拉我進了他的研究小組,他們本次行程除探索古道外,更要調查古道上生態資料,架設錄影機。

下述資料出處來自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委託楊南郡先生及王素娥小姐實地探察的「崑崙坳古道 人文史蹟調查報告」

台灣的歷史上,清代同治、光緒年間,北、中、南三條開山撫番道路的開闢,代表滿清政府終於將台灣視為正式的領土,願意投資人力與物力來守護、開發與建設。

三條開山撫番道路分別是:北路-蘇花古道 中路-八通關古道、南路-崑崙坳古道,皆是通往台灣東部人煙稀少的廣大天地。其中,八通關古道與蘇花古道先後已完成調查研究報告,只有「南路-崑崙坳古道」,尚未被正式調查研究過。這條古道是三條開山撫番道路中,最早開路也是最早完工的。古道所經過的排灣族古樓社,曾是台灣山地最大的部落,社眾超過2000人,另一個大部落來義社,也有980人。此兩大部落以精緻石雕、木雕、服飾、器物、優美的居住環境、繁複的祭典儀式和傳說故事,讓日治時代早期的人類學家讚嘆為「山上的博物館」。

楊南郡先生受林務局委託調查古道,用一年時間正式調查,蒐羅文獻、古地圖與照片、加上嚮道許進生的舅舅提供詳盡的資訊下,終於順利完成崑崙坳古道完整的踏查與紀錄。總計發現清代雙溪口營盤址、內社營盤址、內社二營營盤址、崑崙坳營盤址、大石巖(Tsapiyaran)營盤址、屯兵空營(Sajakulin)營盤址、坑底(Chamarusabai)營盤址、山頂營盤址、諸也葛營盤址等9個清兵營盤遺址。諸也營盤址更有26級壯觀石階,以及長達25.5公尺,寬達1.65公尺的完整浮築橋與橋頭雙碉堡。在崑崙坳與大石巖之間的古道路旁,還有一塊前有祭台的巨石 ,其形式正是漢人祈求保佑行旅者的「石頭公」,成為崑崙坳古道最好的見證。

崑崙坳古道簡介:

崑崙坳古道的起點為鳳山縣治,經赤山、雙溪口、內社(來義社)、崑崙坳(古樓社)、大石巖,在衣丁山南鞍翻過中央山脈,下至金崙溪上游,再爬上大里力山東稜,順稜線下諸也葛社至虷仔崙(太麻里鄉金崙),再北上大貓裏(太麻里)到卑南覓(台東),全程94公里。古道完工後,次年(光緒元年)即發生獅頭社事件,使得沿海地帶防務空虛,原本駐紮於崑崙坳古道上的兵力被抽調到枋寮、枋山駐防,崑崙坳古道開通不久即荒廢。

21古道示意圖

以下是我們此次崑崙坳古道的行程節點時間,由於邊走邊調查,其中有部份的古道屬於探勘行程,連嚮導也不太確定是否可行,所以對此行程有興趣的山友要謹慎評估,此崑崙坳古道非屬大眾登山範疇。

D1(0126):0807來義林道行車終點-1418山豬獵寮紮營

D2(0127):0614山豬獵寮-0650原訂營地-0706水鹿營地-0818清朝崑崙坳營盤-0945楓樹林-1020戰歿勇士碑-1024舊古樓-1051古樓社頭目遺址-1102出舊古樓-1124水源處午餐-1252楓樹林-1458水鹿營地-1520原訂營地-1547山豬獵寮宿營

D3(0128):0643山豬獵寮-0740原訂營地-0753舊古道岔路口-0840大石巖岔路口-0944#1工寮-1013越稜-1106#2工寮-1122杜鵑林-1203#4工寮-1218過溪-1415石洞營地-1435大石巖營盤-1500石洞營地-1648原訂營地-1711小水源營地宿營

D4(0129):0652小水源營地宿營-0828衣丁山鞍部越稜-1158水鹿泳池午餐-1423金崙溪-1435屯兵空營營盤-1502金崙溪-1534VUVU工寮宿營

D5(0130):0713VUVU工寮-0830坑底營盤-0930VUVU工寮-1030清古道起點-1140瀑布午餐-1426避難樹洞-1630泰雅工寮宿營

D6(0131):0715泰雅工寮-1030諸也葛三角點-13060諸也葛營盤-1334扶築橋-1426金崙溪匯流口-1520保護區界碑-1623接駁點-1647大武山自然保留區-1708歷坵-1715濱茂部落

這是GOOGLE EARTH結合此次軌跡檔的衛星空拍圖,提供崑崙坳古道.GPX檔及KMZ檔,供有興趣的山友參考

18衛星圖1

崑崙坳古道的高度落差圖

 

螢幕擷取畫面 2021-02-04 214025

D0日先至老師家集合,算是行前會議及裝備整備日,這次參加的人員計有吳幸如老師、助理俊霖(鳥類學家)、姵嫀(動物學家),排灣青年利昌,千里步道台大高高高材生思維,植物學家軒宇、南搜助教正忠大哥、古道研究生家淳,大家在老師家整裝,分公裝公糧,此次我新增了揹架及新登山鞋,新年新氣象及新行程。

我們將肉鬆用密封袋包裝好,沒想到隔天一起床整裝時,竟發現散落一地,兇手是誰?

崑崙坳-003

原來是牠…

崑崙坳-002

D1(0126):0807來義林道行車終點-1418山豬獵寮紮營

第一天我們先去接嚮導,這位嚮導可是大有來頭的大人物-排灣族嚮導「許進生」,外號「東方不敗」,高齡72歲,整個南部山區大大小小都是老人家活動的範圍。

IMG_20210126_064255

在部落蔬店等我們眾人的到來,我們稱呼他為Vuvu。

Vuvu這個字眼在排灣族具有多義性。vuvu不只是指祖靈,vuvu也是祖父母輩與孫子女輩的互稱,同時也接近古南島語擬測同源字中直接稱呼之祖父母bubu一字

IMG_20210126_064316

我們搭著接駁車到來義林道的行車終點,準備開始令人興奮的旅程

1行車終點

大家整理重到不能再重的行囊,軒宇還幫我們多揹了五公斤的生鮮食材,真是大大感激

崑崙坳-006

途中我們發現了這密密麻麻的蜘蛛網,這是台灣最恐怖的毒蜘蛛-「上戶蜘蛛」的巢穴

根據李長林先生(1964)記載,患者描述其手被長尾蛛咬後30分鐘內,傷口痛如刀割,此後三天,被咬到的手不能自由拿筆寫字。最近(2006年6月)報載有一男童在台北被長尾蛛咬傷腳趾。十分鐘後,患者腳趾傷口紅腫、劇痛、寸步難行;並沿著腳內側至鼠蹊部出現一條紅線,合併有腹痛現象。二小時後,患者精神萎靡,食慾不振,嗜睡、流口水、噁心、嘔吐、四肢冰冷、畏寒等症狀。若不予急救,則會導致腎衰竭、痙攣,最後甚至死亡。資料來源:https://blog.xuite.net/julychu5563/twblog/151571372

IMG_20210126_101311 736019858_m

經過了一番的掙扎後,我們來到活水源處

2小溪午餐

水質清澈,我們直接於此處煮食午餐

20210126-IMG_2624

路上發現的山羊頭骨

崑崙坳-015

本日的預訂紮營點是一處開闊、訊號良好的VUVU獵寮,3山豬獵寮

然而大家還沒到VUVU獵寮,在途中的山豬獵寮就裏足不前了,這裡的營地腹地寬廣,生火處也設置良好,架上還擺放著獸骨

IMG_20210126_141731

山羊和山豬的頭骨

崑崙坳-025

大家缷裝整地搭帳,VUVU用米酒及花生做簡單的禱告儀式便開始生火

IMG_20210126_141740 IMG_20210126_145900

我們則到70公尺外的水源處取水

崑崙坳-026

大概4點多,大家開始煮晚餐,6點左右,VUVU、老師、思維、利昌及助理卻已把一瓶2公升裝的米酒解決

20210126-IMG_2632

我在旁處理著最重的食材-烤雞

崑崙坳-030

這是一隻會劈腿的雞

20210126-IMG_2637

正忠大哥則用柳丁皮做成燈台,真是浪漫

崑崙坳-031

時間來到八點半,大家的眼皮已沉重到不行,甚至有人躺平打呼,等待了漫長的2個小時後,我們的烤雞終於大功告成

崑崙坳-033

垂涎已久的柴火烤雞出爐,還好都有熟,要不然我就出糗了,辜負大家耐心的等待。

等了2個小時,雞不到10分就剩骨頭,大家肚子還滿餓的。

崑崙坳-034


D2(0127):0614山豬獵寮-0650原訂營地-0706水鹿營地-0818清朝崑崙坳營盤-0945楓樹林-1020戰歿勇士碑-1024舊古樓-1051古樓社頭目遺址-1102出舊古樓-1124水源處午餐-1252楓樹林-1458水鹿營地-1520原訂營地-1547山豬獵寮宿營

今天的行程是輕裝往返舊古樓遺趾,先從山豬獵寮到訊號好的VUVU獵寮,了解國際發生的重要事情。

4往舊古樓

清晨的南大武山

20210127-IMG_2643 IMG_20210127_065612

這裡是昨天預訂的紮營點,VUVU的獵寮。

當我說晚餐是牛小排丼飯,可惜沒帶噴槍,VUVU就從樹林裡生出來了一隻噴槍,太神了。

IMG_20210127_065216

和正忠大哥的合照

IMG_20210127_065816

快到清代崑崙坳營盤前的駁坎

IMG_20210127_073649

這是此行的第一個遺跡

崑崙坳-045

清朝崑崙坳營盤遺趾

位於大武藏山東南稜上,往古樓社的步道上方約30公尺處。為稜線上的寬闊平台,遺址基地約450坪,其上還有平台與駁坎遺跡。

IMG_20210127_080713 IMG_20210127_081117
20210127-IMG_2647

清朝駁坎附近的原民工寮

20210127-IMG_2662

IMG_20210127_082617

軒宇走在VUVU後面,前面的路由VUVU拿砍刀,一面走一面揮舞,而後面的軒宇隨而其上補上幾刀,替我們後面快要絕望的肉腿團開更開闊的路。

20210127-IMG_2673

20210127-IMG_2676

走在往部落的古道,古道的路還算好走,唯獨途中不乏傾倒的樹木

20210127-IMG_2689

左邊是衣丁山,明天行程不經過衣丁山,而在大石巖岔路就往溪底方向前進。

20210127-IMG_2698

九芎樹在藍天下的枝椏

20210127-IMG_2699

整片的楓葉林

20210127-IMG_2704

電力使用的礙子

20210127-IMG_2706

新鮮的山羊排遺

20210127-IMG_2709

依照高度及刻痕的方向研判,老師說這應該是水鹿的傑作,

20210127-IMG_2713

路過最後一處崩壁就快到舊古樓了

20210127-IMG_2717

20210127-IMG_2719

崑崙坳社遺址,或稱舊古樓

位於七佳溪上游,中央山脈衣丁山、句奈山稜線以西,咔山南稜的稜線與斜坡上,海拔800-1200公尺。古樓社由Giring、Chulivokan、Ladan三大頭目家族統領。古樓的原意是「冷風咻咻地吹」,這裡因為日照充足、水源豐沛且土地肥沃,因此成為台灣山地最大的部落,全盛時間人口超過2000人,日治時代昭和15-17年間,日警為了開發東部,同時分散古樓社的勢力,勸誘Ladan家系(陳家)頭目幅族,率74戶社眾,遷移至台東土坂。

5舊古樓

戰歿勇士碑

位於古樓部落入口處,合葬著太平洋戰爭期間,戰死的古樓社高砂義勇軍的骨灰盒。墓碑高167公分,後方為長方形的墓穴。上面以石板覆蓋。其下方就是古樓駐在所,以及從古樓往大石巖的崑崙坳古道路口。

29戰歿勇士 20210127-IMG_2730

排灣族有明顯的階級制度,在土地所有權上分為地主與佃農,在社會階級上分為貴族與平民。貴族階級又有大頭目、小頭目、祭司、長老之分,所有階級都是世襲的,制度為「長嗣繼承」,由最大的子女繼承家屋及家號。這種特殊的社會組織,從頭目大宅、頭目家前院的司令台、簷衍板雕刻、刺青,以及平民階級納貢、納租的義務中表露無遺。例如:豎立於頭目家家內及庭院的陰刻祖先像愈大,表示權威愈大;穀倉越高越寬,表示佃農越多,越有權勢也越富有;家屋門前廣場越寬,表示越有能力號召族人。

以下為日治時代台北工業學校教師千千岩助太郎手繪的古樓社頭目宅剖視圖

28橫斷面

石板屋是排灣族住屋的基本型,外觀呈橫寬矩形,屋內分為起居間、寢室、穀倉及豬舍四部份,屋頂成雙斜面型,用石板覆蓋,堆砌石片為牆,所以是石造建築。

「全家葬在一起」、「回到原家去埋葬」是排灣族對於「人」、「家」、「墓」的共同觀念(蔣斌1998,許功明、柯惠譯1998)。而祖靈最後都會和Nagemati Tsagaraus (造物主)一起居住在大武山上。大武山是排灣族人的發祥地,也是最後回歸之所,造物者祖靈都居住在大武山上,而Raval系則更準確地說,vuvu是住在大武山群的大母母山上。
對Butsul系paumaqmaq群而言,排灣族室內葬的一項基本原則,就是葬回出生之家,一個人死後應該與同胞兄弟姊妹,一起葬在出生之家。夫妻因為來自不同的家,所以應該是不會葬在同一個屋內的墓穴中。婚入的配偶往往會被爭取葬回原來出生之家,但是由於排灣族人相信家屋內埋的vuvu越多,表示這個家越好,因此葬在那個家是可經過商量決定的(蔣斌1998,許功明、柯惠譯1998)。

20210127-IMG_2732
20210127-IMG_2731 20210127-IMG_2733

古樓社入口的示意圖

22古樓駐在所
20210127-IMG_2734 20210127-IMG_2735
20210127-IMG_2740 20210127-IMG_2745

門板與簷衍板用厚實的木板,施加精美的雕刻作成。

20210127-IMG_2738

以人類學的角度來說,排灣族是全台灣原住民族中「物質文化」最發達的民族,極多價值不凡的工藝品,成為藝術收藏家與博物館競相收藏的對象。

古老的陶壺是排灣族非常神聖貴重的東西,當五年祭祖靈回家時滿就是寄身在陶壺之內。

有一種排灣人起源的傳說是,古代有一個陶壺自天上降下,從裡面誕生了人類的祖先。巫婆做法時,一定要用到陶壺,將稱為神珠的琉璃珠串,放在陶壺上不斷轉動,一面念著咒語和祈禱文,當轉動停止時,就是神的指示。

20210127-IMG_2741

屋外有石砌的圍牆,圍成私有的庭院,為了對抗颱風侵襲,一般房屋室內低於室外,成為半穴居狀,因此排水設施非常完備,住家與鄰家之間,都有排水通道。

20210127-IMG_2749 20210127-IMG_2766

祖靈柱
對於Raval系的排灣族人來說,祖靈柱為Para’ol,與頭目家前立柱saulaulai,在排灣族語義裡有「天梯、天線」的意思(以上訪談撒古流.巴瓦瓦隆)。在Butsul系則稱祖靈柱為tsukes,指的是家屋裡的柱子。
不同部落、不同家族有不同的祖先與歷史,每一個家屋內所雕刻的祖靈自然不同。Raval系頭目家屋中也有六個屋柱上皆雕刻有祖靈像,但是至少有一個祖靈柱是以Nagemati(創造萬物的神)Tsgaraus為形像所彫刻(以上訪談撒古流.巴瓦瓦隆)。建立家屋時,先立好祖靈柱才上樑 在Butsul系,建造石板屋在上主樑前,要要先立祖靈柱,並請女巫做parisi,把豬骨埋在主柱下方的地下。豬骨是女巫執行祭儀時常用的祭祀工具,是排灣祭儀文化中象徵lugem(靈力、力量)的儀式物。在女巫做過paluqem(賦予靈力)的parisi(祭儀)後,主柱就會成為祖靈停留的地方(許功明、柯惠譯1998)。

20210127-IMG_2754

除了石板之外,也用楠木、櫸木或樟木作為支柱與樑木。

20210127-IMG_2758 20210127-IMG_2762
20210127-IMG_2779 20210127-IMG_2771

中間部份應屬於灶的設置

20210127-IMG_2770

不知名花卉,屬多肉植物

20210127-IMG_2775 20210127-IMG_2776

雖然大頭目權威很高,但是並不是獨裁社會,排灣族部落裡有許多會議,包括頭目會議、軍事會議、祭典會議、審判會議,重大的事情都由會議公決。

28頭目及司令台配置圖

五年祭是排灣族最重要的祭典,主要是祭祀創世神與部落祖靈。相傳排灣族的祖靈居住在大武山,每次從大武山下來,依次尋訪各個部落的子民,巡迴一趟共需要五年,因每五年舉行一次而俗稱為五年祭。「五年祭」活動遍及全排灣居住區域,祭場從一個部落移到另一個部落,依序移動的路徑,和排灣族民族移動歷史有關聯。每五年舉行一次,祭事繁複,整個過程幾乎要耗費一年,規模之大,在台灣所有原住民各族祭祀習俗中,首屈一指。依照望嘉社的傳承,最初舉行五年祭的部落名不明,所知的祭場移動路徑為古樓社-望嘉社-來義社-力里社,又有人說是大武山-佳興社-來義社-古樓社-大里力社-八里芒社-姑仔崙社-鴿仔籠社-甘那壁社-大鳥萬社。而宮本延人查出巡視路線是:佳平社-古樓社-七佳社與力里社-率芒社-內文社-巴士墨社-加芝來社、牡丹社-八瑤社、高士佛社-豬朥束社、四林格社-龜仔角社。回程從龜仔角社起,由南而北,各部落依序舉行送靈祭。

西部部落群的排灣族認為各社祖靈一起從故地出發,一路南下接受各社子孫的祭拜和供品,最後一起回到大武山頂。祖靈到部落巡視時,頭目家的祖靈單獨進入社內,但其他社眾的祖靈只留步於社外,而枉死者的靈魂,不得進入社內,只能停留於部落入口一天而已。

思維背後的石板就是頭目宅前的祭台

30祭台 20210127-IMG_2773

在頭目家的第一張全員合照

崑崙坳-097

1121分水源午餐
6水源午餐 OMIMG_20210127_112149

回途上發現遠方的樹上有一完整形狀的虎頭蜂巢穴,還好沒虎頭蜂出沒

20210127-IMG_2782

VUVU走在路上隨意抬起頭來就說,這是○○蘭,想不到他老人家對蘭也有研究呀…軒宇馬上說,VUVU也有在採蘭賣喔…

20210127-IMG_2786

大家公事繁忙,路過我們稱呼它為網咖的地方,急忙收訊,不知為何,此時的訊號時好時壞,於是大家舉起手來收訊,看訊號會不會好一些。

崑崙坳-117

今天的晚餐是牛小排丼飯,VUVU突然生出噴槍,幫忙我們將牛小排炙燒

崑崙坳-120

家淳將洋蔥炒熟,加上溏心蛋及炙燒後的牛小排,便成為簡單的牛小排丼飯了

崑崙坳-121 崑崙坳-122

D3(0128):0643山豬獵寮-0740原訂營地-0753舊古樓岔路口-0840大石巖岔路口-0944#1工寮-1013越稜-1106#2工寮-1122杜鵑林-1203#4工寮-1218過溪-1415石洞營地-1435大石巖營盤-1500石洞營地-1648原訂營地-1711小水源營地宿營

因為老師和正忠大哥另有公務要處理,今天要返程下山,而剩下的我們將繼續跟著VUVU的腳步,前往大石巖營盤遺址。

IMG_20210128_080006

0835分訊號好,趕快傳訊交待山下的公務吧…

陽光非常柔和,在冷冽的寒冬裡帶給我們不少的溫暖

崑崙坳-130

九點開始由傳統山徑邁向獵徑

崑崙坳-133

由岔路腰繞到溪裡,這段路真是不好走

7大石巖岔路

0950分在第一工寮處休息

IMG_20210128_095030

1028分經過VUVU說的危險崩壁,就我來看,腰繞這段路都非常的可怕呀

崑崙坳-144

軒宇揹著重重的行囊過崩壁,可要千萬小心。

IMG_20210128_103042
崑崙坳-146 崑崙坳-147

1109分抵達第二工寮

崑崙坳-152

崑崙坳-154

與年過古稀的VUVU合照

他告訴我北大武山的檜谷山莊建造、南大武山下的佳興山莊建造,他均有參與到。也曾接受過林務局的任務修復道路,整個南部山區他都瞭如指掌呢。

IMG_20210128_110745

1119分抵第三工寮

IMG_20210128_111924

1122分抵達杜鵑林,位於大石巖營盤附近的紅毛杜鵑純林,可能是全台最大的群落。

在還沒進杜鵑林前,VUVU和利昌就嚇我們,走進杜鵑林可能要匐伏前進,這種窘境可是揹著背架的我不樂見的。

崑崙坳-158

山豬的排遺

崑崙坳-160

助理們在通過這片杜鵑林可是四處紀錄著動物的排遺資料,就差沒有拿起來嚐嚐看

IMG_20210128_114921

1205分抵達第四工寮

IMG_20210128_120537

房子右邊的柵欄是養小豬用的

IMG_20210128_120711 IMG_20210128_121218

這是灶,拿來烘烤山芋頭或獸肉使用

IMG_20210128_121041

8下溪點

1220抵達下切溪谷點

IMG_20210128_122005 崑崙坳-169

1238分在七佳溪處理中餐

崑崙坳-170

在溪澗發現 一隻不懂的逃命的小山羊,再不走,會變成我們的行動糧喔…

崑崙坳-176

1412抵達匯流口,左繞向上往大石巖避難石洞營地

IMG_20210128_141230

大石巖營盤址

位在七佳溪上游支流旁,中央山脈主稜西麓,附近有一堆高約5公尺,寬約12公尺的大岩石,其下方有天然洞穴約2坪大,目前作為獵屋使用。清兵營盤就在距離大岩洞約60公尺處,是一個長28公尺,寬24公尺的方形營盤。營盤圍牆厚達1.1公尺,高80公分,內有營房屋基,在崑崙坳古道上的各營盤中,是較完整的一個。營盤附近曾經作為潮州工作店的苗圃之用。目前苗圃已廢棄。

9大石巖營盤

1418分抵大石巖避難石洞營地,VUVU又從石洞營地裡拿出他珍藏的米酒頭

IMG_20210128_141801 IMG_20210128_142250

爬上大石巖營盤的小山頭,隨即進入眼簾的是野生的「柚子」?

IMG_20210128_143211

這柚子我們帶了幾顆走,隔早我和思維一人品嚐半顆,雖然是酸了點,但是在荒郊野外裡,能夠吃到水果,還有什麼好挑剔的呢

IMG_20210128_143217

柚子樹傾倒後竟然繼續生長,樹幹橫向發展,再垂直向上生出幾顆樹幹,才有了我們吃的柚子果實

IMG_20210128_145052

大石巖營盤照

IMG_20210128_143412 IMG_20210128_143454
IMG_20210128_143722

營盤有一大片的楓葉林

IMG_20210128_143704

IMG_20210128_144038

10瀑布左切

1530分到瀑布,無法再繼續走水路向上,只能左切進入茂密林向上

崑崙坳-199

之前在杜鵑林說要匐伏前進,我看倒不是,而是在此處要穿越叢叢密林才是夠惱人的了,軒宇的背架比我大,更是卡來卡去。

崑崙坳-205 IMG_20210128_153921

1645分往支流的上游前進,就快要到預訂的營地了

崑崙坳-209

11更改紮營點

沒想到原本預訂的營地居然沒水?大家開始思考著要如何用乾糧度過這晚,而我想的是,預排的豐盛晚餐沒能享用。

OMIMG_20210128_165751

利昌和VUVU討論水源後,決定再往上爬至下一處水源,大家都擔心下一處水源也沒有水該怎麼辦,好險,這處小水源給了我們希望。

在VUVU的巧思下,用附近的月桃葉引水,方便我們取用

OMIMG_20210128_171912 IMG_20210128_173312

這是我們今天的晚餐,咖哩雞肉飯

IMG_20210128_192405

再用家淳帶來的青蔥炒蛋

IMG_20210128_192359

由於外面正在下雨,不能夠像前幾天一樣生火聚聚,我們在天幕下就製作手工湯圓吧

崑崙坳-212

崑崙坳-214
93693 IMG_20210128_201741

D4(0129):0652小水源營地宿營-0828衣丁山鞍部越稜-1158水鹿泳池午餐-1423金崙溪-1435屯兵空營營盤-1502金崙溪-1534VUVU工寮宿營

這是前一晚在一片亂石處硬處理出來的營地,地勢不平坦,但勉強將就啦…

崑崙坳-216

大家都在整理淋溼的裝備

IMG_20210129_065206

0727分往鞍部上攀,看照片綠油油的一片,此山溝非常潮溼,加上前一晚的雨,腳步可得非常小心,否則會滑跤。

崑崙坳-218

從營地到鞍部,短短的不到三百公尺,我們居然走了一個半小時,這段可謂是不簡單。

12左切上

爬昇到峭壁無法再繼續往上爬,VUVU帶我們往左切,走山羊路徑,全員奮戰前,在勉強立足之地暫休養生息一番,準備面對更艱難的挑戰。

OMIMG_20210129_074748

0830分爬昇到鞍部後,溫暖和煦的陽光從茂密的叢林縫隙溜了進來…

IMG_20210129_083235

樹上滿滿的松蘿

IMG_20210129_084810

0914分眼尖的VUVU馬上就說這是一顆樟樹,拿葉子讓我聞聞味道,開始述說他利用樟木的歷史史蹟。

OMIMG_20210129_091412

1030分,不知不覺我們被森林中濃霧包圍

IMG_20210129_102927

13ZUZU找路

1125分, VUVU卸下重裝,要我們稍做休息,他則獨自一人消失於濃霧中

OMIMG_20210129_112525

在等待VUVU的時候,由於氣溫驟降、刮風及霧氣瀰漫,我們冷到個不行

崑崙坳-222

不知道是誰說起了破風這點子,於是大家站成一直線取暖避風,成效良好。

看看俊霖的表情有多愉悅就知道多爽。

崑崙坳-224

VUVU回來後告訴我們,這幾天他擔心的問題終於解決了,他剛前去探路發現獸徑是水鹿的,我們可以前進了,山羊的路,人不能走,而水鹿的路,人可以走。那…我們今天從溪溝向上攀到鞍部的那段,是山羊的呀…

1132分踏上水鹿之路前進,往後的路他再也心無掛念了

IMG_20210129_113231

橫越乾溪溝

崑崙坳-227

1138分

OMIMG_20210129_113852

1141分

IMG_20210129_114107

沿著水鹿足跡穿越人煙未至之地

OMIMG_20210129_115608

1211分抵達一處水窪,VUVU戲稱此為水鹿泳池,昔日裡曾於此處捕獲不少水鹿呢…

我們在此休整,拿出僅存的行動水煮食午餐。

OMIMG_20210129_121211

1414分抵達金崙溪上游,在此卸下重裝,輕裝前往屯兵空營

崑崙坳-229

溪水非常清澈,我們還能從上面看見深潭中的小魚呢…嘆息著沒帶釣竿,要不然,今天就有烤魚吃。

沒想到,VUVU從今晚的預定營地又拿出了釣竿和漁網呢,真像是多拉A夢的百寶袋。

OMIMG_20210129_142037

屯兵空營營盤址

古道翻過中央山脈主稜後,是巨木陰森、地形險惡的溪源地帶,加上東西兩股氣流,經常在此地衝撞,所謂「上崖懸升、下壑眢墜、古木慘碧、陰風怒號之地」。因為勇丁不敢前進,於是此地暫時駐兵,等待後援。

此地是那保那保溪上游唯一一塊平坦地,清兵在小溪兩岸留下許多駁坎,另有營房屋基與三石灶。此地因氣候濕冷不宜久居,南路開通後並未作為營哨,所以稱為「空營」。排灣地名的來歷是,相傳曾有一個名為Jakulin的獵人失蹤,族人在此發現一個人形的石堆,判斷是Jakulin變成的,因為稱此地為Sajakulin,意思是找到Sajakulin的地方。海拔1511公尺。

14屯兵空營

營盤佔地很大,跨過小溪兩岸,有疊石駁坎、屋基及一個三石灶,其規模如下:

23SAJ營盤
OMIMG_20210129_143506 OMIMG_20210129_143830
OMIMG_20210129_144531 IMG_20210129_145100

找到三石灶

IMG_20210129_144630

1524分抵VUVU的一處獵寮,他就是在此處拿出釣竿的

OMIMG_20210129_152427

1535分抵達本日的預劃的營地,這個營地面積較廣,開始整地及搭帳。

OMIMG_20210129_153626

拿出前一晚淋濕的衣物,放在火堆上烘烤

IMG_20210129_172211

崑崙坳-244

晚上我們聽到奇怪的鳥叫聲,鳥類學家的俊霖馬上說是稀有的褐林鴞的叫聲,並現場亮出褐林鴞的照片。

Strix_leptogrammica_-Kakegawa_Kacho-en,_Kakegawa,_Shizuoka,_Japan-8a

我們將老師買的大量的薑和黑糖全做成了黑糖薑母湯圓,軒宇喝下薑湯後開始放聲大唱原住民古調,人家是喝酒解放,他則是薑湯呀。

20210129-IMG_2792

D5(0130):0713VUVU工寮-0830坑底營盤-0930VUVU工寮-1030清古道起點-1140瀑布午餐-1426避難樹洞-1630泰雅工寮宿營

0706分場地復原,收拾行李之後準備出發

OMIMG_20210130_070622

0823分卸下重裝,準備前往旁邊的坑底營盤遺址

OMIMG_20210130_082334

坑底營盤

位在大里力山對面,金崙溪支流那保那保溪上游北岸,海拔1422公尺,距溪岸不遠,有屋基、駁坎、三石灶,其上並有巴掌大的鐵鍋殘片。坑底營過後,古道就要開始爬高。

15坑底營盤

24CHA營盤

0830分到達坑底營盤

IMG_20210130_084805 OMIMG_20210130_083027
IMG_20210130_083108 IMG_20210130_083729

0842分快把整塊營盤翻了,才找到的三石灶

IMG_20210130_084258

 

哨營盤,據VUVU說,當年他帶楊南郡先生探勘時,沒發現這哨營盤呢…

IMG_20210130_084924

好美呀…眾人不禁拿出相機拍照留念

IMG_20210130_085614

走這段溪流對我而言可是夠嗆的了,他們全清一色是雨鞋,而我還特地穿登山鞋來,不想讓鞋浸水,我揹著重重的揹架在溪床上跳來跳去,跳到我的膝蓋有點吃不消了,明明很簡單的過溪路段,我卻得艱苦燒腦的改換行進的山徑。

IMG_20210130_090354

0929分抵VUVU的另一處工寮

OMIMG_20210130_092926

IMG_20210130_093033 IMG_20210130_093054

0953分再抵達VUVU的工寮

崑崙坳-265 OMIMG_20210130_095745

這就是我過溪的冏樣。

崑崙坳-270

16清道起點

1018分回到清古道的起點

OMIMG_20210130_101842

1109分,古道上視野及訊號良好的崩塌地

OMIMG_20210130_110935

1140分在這個瀑布休整及午餐

OMIMG_20210130_114024 IMG_20210130_120622

1335分,這條古條和衣丁山往大石巖的路一樣的原始難走。

IMG_20210130_133536

1409分抵杜鵑稜

OMIMG_20210130_140912

1424分抵達營地

OMIMG_20210130_142446

1425分抵達避難樹洞,這樹洞留有前一晚生火的痕跡,看來,在我們到達前,已經有獵人先在此處過夜。而VUVU一路跟著獵人製作的標誌前進,差一點走錯路,跟著獵人上山打獵呢

OMIMG_20210130_142542

IMG_20210130_142627

1515分抵達乾溪溝,沒水

OMIMG_20210130_151554

1543分抵達溪溝上切後才有水

OMIMG_20210130_154311

1622分抵達另一處溪溝,有水

OMIMG_20210130_162223

1625分抵達原本預劃的VUVU獵寮,可惜腹地沒辦法供我們這麼多人紮營,於是另外再尋找他處。

OMIMG_20210130_162519

17泰雅獵寮

在VUVU獵寮的70公尺遠處,我們找到了一處泰雅族獵寮,大夥決定移居此處紮營

在這邊他們喝酒居然喝到了晚上11點多,VUVU還在唱著歌呢!而我就把剩下的五花肉,一條又一條地拿出來烤,讓他們當下酒菜。

IMG_20210130_202559

D6(0131):0715泰雅工寮-1030諸也葛三角點-13060諸也葛營盤-1334扶築橋-1426金崙溪匯流口-1520保護區界碑-1623接駁點-1647大武山自然保留區-1708歷坵-1715濱茂部落

0639分,大家把行李整一整,場地復原

OMIMG_20210131_063938

用旁邊臉盆接的雨水實施滅火

IMG_20210131_070319

0734分,最遠的那座高山是南大武山

IMG_20210131_073421

0807分,左邊有水池

OMIMG_20210131_080757

0841分,又是VUVU的獵寮

OMIMG_20210131_084134

一路下降往諸也葛山,再到諸也葛營盤

19衛星圖1

1030分,抵達諸也葛山的三角點

OMIMG_20210131_103146

將傾倒的三角點扶正

IMG_20210131_103423

1130分遇到林道,這究竟是什麼林道已不可考。

OMIMG_20210131_113055

1134分發現往諸也葛營盤前有許多駁嵌,經查,這是以前的諸也葛社遺址。

OMIMG_20210131_113400

諸也葛營盤

位於大里力山東稜稜尾上,為那保那保溪與大里力溪兩溪會流點的上方,海拔352公尺,基地平坦、寬達70公尺,有石牆、駁坎,還有三處石階,各為26階、4階、11階,在崑崙坳古道中,是最完整的一個。諸也葛社遺址則分散在附近。

西元1897年3月,東段諸也葛社,出草取瑯嶠十八番社總頭目潘文杰部下的首級,又拒絕交出首級,台東廳長派出2個步兵小隊和12名憲兵,並雇用太麻里附近各社的「歸順蕃丁」300名為前驅,於3月5日進駐於虷仔崙(金崙溪)。當晚,山谷瀰漫著濃霧,造成諸也葛社人不知大軍壓境,沒有戒備。3月6日拂曉時分,日軍發動攻擊,將諸也葛社頭目和12名社眾逮捕,沒收各戶所藏匿的火槍、矛鏢等武器,並取回被害者的首級4個,當天撤回討伐隊。

20諸也葛營盤

25諸也葛營盤

1306諸也葛營盤

OMIMG_20210131_130637

全員在諸也葛營盤合影

崑崙坳-304諸也葛營盤

1314分,在諸也葛營盤上方有國民政府時期用水泥建造的升旗台,現已毀壞

OMIMG_20210131_131417

1327分,哨所

OMIMG_20210131_132719

扶築橋

位在諸也葛營盤下方約50公尺處,以浮築橋的方式通過一個凹地。橋長25.5公尺、寬1.65公尺,最高處1.4公尺。橋兩端各有一個圓形的高堡,面向南方,碉堡之間有小徑相通。浮築橋與碉堡砌石精緻,雖歷經130年仍然完好,幾乎可說是奇蹟一樣的古蹟。

26扶築橋

OMIMG_20210131_133451

IMG_20210131_133605

1338分,另一處的哨所

OMIMG_20210131_133825

1343分,終於抵達金崙溪床,卻也是我一路上擔心的路段。

崑崙坳-322

我還是決定脫下登山鞋,穿著夾角拖,用營繩將拖鞋綁緊過溪。

穿這薄薄的拖鞋走在河床,就像是…赤腳走在健康步道上的錐心之痛呀…一路崎嶇難行

不過走著走著,倒也開始習慣了這種痛感,行進的速度才有了起色。

崑崙坳-323

1520分抵達保護區界碑處,這個界碑的位置和原本我們的預劃點似乎不一樣

OMIMG_20210131_152005

本以為還要前進2公里才能到達的接駁點,卻在我們最後一次的休息不遠處,轉個彎就到了,真是印驗登山界的口頭禪,「轉個彎就到了」、「再5分鐘就到了」。

崑崙坳-330

大家很興奮到將行李上車,此時的我也卸下了心防,終於穿著拖鞋走完河床。

IMG_20210131_162628

全員合照

5A29DFA0-59F0-4ED4-A0DC-1E0072313659

接駁大哥往後開到此接駁處,真是感恩。

此行也劃下了崑崙坳古道六日行的終點。感謝吳老師策劃了這次的行程、VUVU的人文述說及嚮導、俊霖的鳥聲辨別、姵榛的糞便辨別、軒宇的歌聲及負重、思維的照片及QGIS的教導、家淳的手藝及正忠大哥的分享,當然更該感謝的是山中的好天氣及山神的祝福,讓我們這次能夠平平安安的下山返家,期待下一次的古道探勘行程,再多多深入關於早期台灣山岳及相關人文歷史。

OMIMG_20210131_163942 OMIMG_20210131_16473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ny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